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智能经济 | 耗时 29 ms

用好创新杠杆 撬动“产才融合” ——从我市几家企业的具体实践感受创新

2024年初,广西汽车集团在武汉理工大学挂牌设立的广西汽车集团网联(武汉)研发机构,迎来双喜临门:一是研发机构晋升市级网联(武汉)研发飞地。

我市下达2023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和费 50个项目共获补助267万元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4月17日,市科技局公布了《关于下达2023年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和费的通知》。

强化金融动 培育新质生产力 ——看业内专家龙城“论道”如何打造第四大支柱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源车化之路”主题展开圆桌讨论,积极建言献策,畅谈真知灼见。

2024年自治区“千企技改”工程项目开始申报 装备提升 改数转

据悉,此次自治区“千企技改”工程项目申报,重点聚焦实施产品升级、装备提升、补链强基、改数转、绿色制造等方向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协同效”激活发展新引擎 ——从东风柳汽携手优必选科技看我市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努力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加速汽车产业焕新升级,全力打造国际新源汽车产业高地。同时引进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柳州机器人总部制造基地,打造增长新引擎。汽车产业+人形机器人,可以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大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打造国际新源汽车产业高地

要坚持向开放要空间,积极服务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营便利地,加快建设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体系,指导企业抢抓用好政策机遇,为企业“走出去”发展主动搭台,共同做大做优开放型

我市营主体发展呈量稳质升态势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8月21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截至7月31日,我市实有企业数量105049户,占营主体总量的28.37%,同比增长3.09%,与上年同期相比,占比提高0.57%。

为加快柳州新型工业化步伐 注入鱼峰改革“新”动

,实现要素流动、功互补,扎实推动新型工业化蹄疾步稳走向纵深。

再生源更“绿”,“造绿”配套企业渐多,绿色产业多元化发展 柳州绿色产业聚集效应显现

随着2020年9月中国提出“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柳州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进风电等绿色电网建设。位于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的零碳新慧装备产业园,主要投资方是嘉泽源和金风科技。

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柳举办 产教融合共同体 赋产业国际化

当日,中国—东盟新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广西)—东南亚国际新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柳州举办。

科技赋,“柳州甜”香飘更远

一家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伍建东说,曾靠眼力判断行间距、人工种植的方式已成为历史。如今,只需在大屏幕输入地块坐标及农作物的行间距等参数,通过卫星定位,就可实现自动操作播种机作业。

【企业专栏】以“新”引领 “绿”动未来 ——聚焦新源汽车座椅龙头企业: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的多种化功座椅等项目,获得各级工信、科技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护航,这让我们开拓市场更有底气。”

在柳全国人大代表和自治区人大代表(柳州市代表团)开展年中专题调研 外出取拓视野 借鉴验促发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俊)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托,6月17日至19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柳全国人大代表和自治区人大代表(柳州市代表团),围绕“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营便利地”,深入防城港市开展年中专题调研

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第二次专题学习会 悟规律明方向 学方法增

要深刻认识现代金融在中的核心地位,助力市委、市政府做好金融资本赋实体发展这篇大文章,加强对我市民营和民营企业发展进行深度调研,向市委、市政府献务实之策,促进金融为柳州高质量发展赋

张晓钦在柳州市推进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工作会上强调 大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打造国际新源汽车产业高地

要坚持向开放要空间,积极服务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营便利地,加快建设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体系,指导企业抢抓用好政策机遇,为企业“走出去”发展主动搭台,共同做大做优开放型

关于开展“一起益企”柳州市第十八届中小企业服务月之“赋柳企 英才培育”政策宣讲活动的通知

柳 州 市 中 小 企 业 服 务 中 心鱼 峰 区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局 关于开展“一起益企”柳州市第十八届中小企业服务月之“赋柳企 英才培育”政策宣讲活动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成势 聚链成群 ——聚焦北部生态新区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五成

2月26日,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主任陈文杰告诉记者,2023年,新区战略性新兴企业年产值达143.7亿元,同比增长40.3%,占新区规模以上总产值的55.4%,这一占比数字比肩东部发达的城市

七部门联合印发方案,部署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先进产比重持续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既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切实增强活力,又增加先进产、促进节降碳、减少安全隐患,实现高质量发展。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