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将在 | 耗时 12 ms

做大做强模具企业

钳工组装汽车模具。5月9日,位于柳南区的柳州建林模具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仔细地操作着合模机,一套汽车模具进行上下加压合模,让产品密封性更好。

印尼考察团访问柳州 携手五菱推动产业发展

接下来我们加大合作,希望印尼人民需要什么,五菱也会造什么。”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下乡(云南大理站)暨大理州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启动

4月30日上午,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云南大理站)暨大理州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启动仪式大理全民健身中心举行。

科技先锋纯电SUV彰显竞争力 风行雷霆成为第三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指定用车

(图片由东风柳汽提供)11月30日,第三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决赛指定用车交付仪式柳举行。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领域创新场景、优化环境——消费市场潜能释放

多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扩内需、促消费相关政策带动下,各地区、各领域不断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消费市场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柳州市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的通知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请各地各单位根据本地、本行业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积极动员有关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2024-02-29

乘势而上聚动能——4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4月24日,来自欧洲的天王星轮天津港环球滚装码头泊位上稳稳停靠,完成2000余辆进口车辆接卸后,300余辆国产高端品牌车鱼贯驶入,即投放海外市场。

新华社《新华财经》推出观点文章分析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为何花落柳州

报道称,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蕴藏着万亿级别的市场潜力,这一领域里,具有强大产业和“生态圈”基础,庞大稳定产业工人队伍、完善的人才梯队制度建设,以及强大战略前瞻力和执行力,能够产业发展突破方向与人才梯队建设融为一体

专家解读之二|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工业领域对先进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是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点领域。

茂密森林“长”出百亿产业 ——探讨我市如何打造千亿林业产业系列报道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柳州经历了“因林而立、因林而兴、因林而转”的发展历程,逐渐林业加工产业发展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寻找突破口 开拓新业务 柳北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初显成效

工人混凝土预制构件吊装上货车。项目基建混凝土预制构件成品。

关于开展2023年度柳州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联盟能力竞赛评比活动的通知

6.中小企业服务工作上,受上级部门认定或表彰的优先考虑。(二)优秀中小企业服务工作者1.个人所单位为柳州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联盟成员单位。

2024-01-12

发挥本地优势 布局崭新赛道 ——聚焦未来产业发展中的柳州发力点

《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聚焦未来制造。

把“网红流量”变为“发展增量” ——我市文旅市场红火现象之观察

市商务局副局长吴琪军表示,我市推广地方名特优菜品和小吃上发力,扶持餐饮、住宿行业发展,从而推动柳州旅游行业整体发展。

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二期项目 第一阶段5GWh产线投产 为新能源产业添动力

建设中的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二期项目。5月8日,记者位于柳东新区的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内看到,该项目第一阶段的5GWh(亿瓦时)产线已投产,预计今年5月底至6月初实现量产。

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二期项目 第一阶段5GWh产线投产 为新能源产业添动力

建设中的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二期项目。5月8日,记者位于柳东新区的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内看到,该项目第一阶段的5GWh(亿瓦时)产线已投产,预计今年5月底至6月初实现量产。

柳工收获自创建以来单笔成交量最大订单 首批数百台设备开启西非之旅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韦斯敏、通讯员刘春菊报道摄影)4月26日,柳工国际工业园,首批数百台工程机械设备排列整齐,浩浩荡荡从柳州出发,开启西非之旅。

专家解读之五|开展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预计到2025年,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超过30%,到2030年超过35%。二、精准把握“四个着力”,多措并举破解回收循环利用难题(一)探索新型回收模式,着力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问答手册

(4)申请人购买新车,并规定时间内取得《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5)申请人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规定时间内取得《机动车登记证书》。

上汽通用五菱累计出口汽车突破100万辆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报道摄影)4月22日,记者从上汽通用五菱获悉,截至当天,企业累计出口汽车达100万辆/套,中南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的1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技术输出和产品投放。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