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光伏组件生产的上游环节,硅片在组件成本构成中的占比为30%-40%。硅片尺寸升级,将增大产品受光面积,从而提高功率、降低每瓦制造成本,但同时也会增加一定重量。
近期随着M12大尺寸硅片的推出,光伏企业之间的尺寸战争已经打响。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光伏企业,赛维集团早已布局166mm大尺寸硅片,并保持着一定的生产规模。
中环名为 “夸父”的210mm(M12)大尺寸硅片刷新光伏史上硅片尺寸记录,极大降低硅片成本;而隆基则继续为“166”造势,表示166是当前的最佳尺寸,是老电池生产线兼容的极限。
该项目位于什邡经开区,计划年产大尺寸硅片25亿片。其中,单晶生产将采用业内最大尺寸的N型210大硅片技术路线,为该项目未来打造成为技术发展和产业基地的新标杆、生产更优质更具有竞争力的光伏产品奠定基础。
一些企业力推高密度组件技术,而另一些企业则在大尺寸化方面寻求突破。光伏降本压力之下,制造端竞争再升级。为了达到更高的功率,实现最大化发电量,多数光伏企业选择了相同的路径——大尺寸化。
210R引领构建价值铁三角,产业链认识呼吁矩形硅片电池组件尺寸标准化!当下,打破正方形硅片的思维桎梏,聚焦“矩形”已成为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一大重要路径。
尺寸之争再现硅片是光伏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既受制于上游多晶硅料的供应,对下游电池厂的议价能力又相对较弱,企业只能通过降本增效提升这一环节的利润率。硅片尺寸增大,有助于提升硅片产能、降低非硅成本。
今年SNEC展会期间,日托光伏带来了基于166电池的660W组件(210片半片电池)和590W组件(189片半片电池),向行业宣告:大功率并非大尺寸电池的专利,166电池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大”舞台。
前一日,两家公司还发布了最新硅片报价,各尺寸型号价格都纷纷上调。自年初以来,光伏硅片价格一路上涨。光伏硅片价格上涨,也反映在两家公司近期发布的一季报中。
进入11月下旬后,硅片价格开始下降,随后龙头也纷纷官宣降价,引起了市场上不小热议,硅片价格下调原因是什么?会持续下调么?硅料的降价原因是什么,又会带来什么影响?产业链博弈是否马上要结束了?
有关硅片的“尺寸之争”由来已久,对“大尺寸”的探索一直未停息。在2017年之前,优化硅片尺寸的空间有限,组件的外形尺寸较为固定。进入2017年,行业开始考虑将组件做大,通过调整硅片的尺寸实现上述目标。
近日,光伏們了解到,尽管当下光伏组件的集采报价大多仍维持在1.65元/瓦甚至到1.7元/瓦附近,但在实际定价中,大多数投资企业会以多轮议价的方式跟组件厂商重新议价。
Titan系列组件在使用210大尺寸硅片的同时,还采用50片9主栅PERC单晶电池、3分片设计,辅以独特的内部电路连接方式,使组件功率一举突破500W。
与此同时,硅片行业的“尺寸之争”也愈演愈烈,颇有楚汉相争的意味。大尺寸硅片的出现也再次加剧了企业的扩产热情。不过,各行各业无论发展初期多么喧嚣,最终仍将归于平静,对于光伏行业而言亦是。
即将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9年版)》中硅片环节共包含11个指标,由于单晶、多晶切片环节已全面普及金刚线切割,我们删减了“金刚线切片占比”指标;同时考虑到硅片大尺寸化的发展趋势新增了“不同尺寸硅片市场占比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主办单位电话:0772-2827563
管理运维:柳州市北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3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