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蒋利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高密度储存和安全储运是当前整个氢能供应链中面临的主要瓶颈,而采用固态储氢将成为其破解之道。
近年来,国际上在固态储氢应用和新型储氢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成熟的储氢材料已在热电联供、储能、摩托车载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2021-05-26 08:07:51 科技日报 作者: 张晔 江苏集萃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开发的固态储氢系统已用于驱动自行车受访者供图固态储氢相对于高压气态和液态储氢
恰巧的是,上星期受邀参观了一家大型电力设备制造公司的氢燃料电池制造,了解了氢储能相关情况,并对目前的储能技术发展近况进行了交流。这里所说的储能主要是针对电储能,将电能储存起来的技术。
该站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示范工程,也是国内首个应用固态储供氢技术的电网侧储能型加氢站,实现了从电解水制氢,到固态氢储存,再到加氢、燃料电池发电和余电并网,氢和电的融合,加快建成新型电力系统。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氢能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固态储氢装置气体进出阀门的开闭情况。甘丽莉摄3月25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态储氢开发项目率先在广东广州和云南昆明实现并网发电。
常温状态也能实现氢能存储 走进固态储氢开发项目成果之一的广州南沙小虎岛电氢智慧能源站,7个储存氢气的长方体金属块映入眼帘,这就是刚刚投运不久的固态储氢装置。
目前主要的储氢方式中,高压气态储氢存在着压力高、体积储氢密度低、安全性较差等问题。而液态储氢技术尽管储氢密度高、安全性较好,但技术复杂、投资大、运行成本高。
2019-11-04 08:35:49 OFweek氢能10月30日,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氢储(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在氢能小镇正式签约。
2020-10-14 10:16:48 科技日报 作者: 张景阳 李宝乐 记者12日从包头稀土高新区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电极材料生产线投产运行
2020-03-16 08:41:41 科技日报 作者: 瞿剑 据中国化学工程最新消息,其旗下五环公司与氢阳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宜都10000吨/年储油项目EPC总承包合同
技术研发带头人、燕山大学教授韩树民表示,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电极材料生产线的投入运营,是新材料研发制备技术与氢能源应用结合的一次重要尝试和突破,也是未来我国氢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车载储运主流技术是国外从燃料电池轿车发展中优选出来的高压气氢,也就是70兆帕四型高压储氢瓶。但中国尚无这方面的成熟产品和相关标准法规。
目前研究和应用中的氢气储存方式主要包括: 高压气态储氢、深冷液化储氢、有机液体储氢、 多孔材料及金属合金等物理类固态储氢等多种储 氢技术。
目前车载储运主流技术是国外从燃料电池轿车发展中优选出来的高压气氢,也就是70兆帕四型高压储氢瓶。但中国尚无这方面的成熟产品和相关标准法规。
美国能源部(DOE)要求2020年国内车载氢能电池的质量储氢密度须达到 4.5%,2025 年达到 5.5%,最终目标6.5%;国际能源署(IEA)规定未来新型储氢材料的储氢质量标准为5.0%。
物理储氢主要包括高压气态储氢与低温液化储氢,具有低成本、易放氢、氢气浓度高等特点,但安全性较低。化学储氢包括有机液体储氢、液氨储氢、配位氢化物储氢、无机物储氢与甲醇储氢。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主办单位电话:0772-2827563
管理运维:柳州市北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3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