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压缩空气 | 耗时 32 ms

国际能源署:清洁能源转型进展仍“过于缓慢”

《世界能源展望》描述了“从去年新冠疫情引发的衰退中快速但不均衡的经济复苏”如何给能源系统带来巨大力。这引发了“天然、煤炭和电力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涨”。

2021-10-14

​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钢铁炼焦有氢,化工氯碱生产副产氢,煤化产氢,石油炼油用氢等等。

2019-04-25

到底是谁的储能?

这似乎表明,在“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下,储能产业已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未来的发展间充满想象,尤其是在近年来迅猛增长的电化学储能领域。

2019-11-11

投资超1亿!江西新干电网建设再升级!

由于35千伏坑东变10千伏界埠线架设时间过长,部分刀闸引线用线鼻连接,已出现多次断线并引起线路故障,恶劣天造成界埠线多处受损,虽已抢修完成,但经巡视发现还有多处隐患需处理。

2020-05-12

三代核电关键设备来自上海设计:国产化率已超85%

根据《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9》,核电在中国发电量中的占比将从2018年的4.22%上升到2035年的10%左右;由于具有稳定且不波动的重要优势,核能发电仍将在未来30年间弥补能源市场缺。

2019-08-06

液氢生产、存运等三项国家标准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佛山绿色发展创新研究院、林德、液化有限公司、化工产品公司等16家单位的30余名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2019-10-24

实地探访红沿河核电站 核电与火电之间有一场博弈

根据规划,红沿河要建6台百万千瓦级水堆核电机组。

2019-06-17

钢铁业突围须精准发力

另一方面,资源、能源产品价格高企,严重了钢铁企业盈利间。  

2022-12-14

河北省力争今年新增新能源装机800万千瓦以上

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势,依托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建设唐山海泰新能新型化学储能及氢能研究实验室、保定“分布式储能与微网”重点实验室、张家口先进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产学研融合发展平台。

2022-07-18

五年内,绿氢将具备与蓝氢相当的成本竞争力

报告指出,通过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核心作用,预计2050年绿色氢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8%,尤其将在钢铁、化工、航运、卡车和航业等难以脱碳的行业发挥重大潜力。

2020-01-03

锂电设备:生存还是毁灭

消费型大容量锂电池一旦扩产,锂电设备的需求会增多,对应的市场间也随之增长。当然预测不一定必然会实现,也可能会发生黑天鹅事件。

2019-08-19

甘肃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开局良好

金昌、白银、天水4个重点工业城市,全面推进其他9个市州质量总体改善。

2019-03-29

油电混合车已成为国际趋势 中国电动车发展优势也将朝向多元化

,车厂将优先采用锂电池以电池系统来看,虽然部分车厂已开发出12V或48V的微混动力系统,但是48V设计可以往上支持到轻度混合动力,整体电池设计仍会保留12V电池,负载较大时才会转换成48V来驱动,例如

2019-08-01

浙江申林:新能源项目再获突破

浙江申林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大型多功能伺服自动化智能力机自动生产线,加快智能力装配项目数字化改造,实现了对精密参数的自由设置。

2020-05-09

中国加氢站依然“步履维艰”

安亭加氢站“亏本运营”十二年在绿茵环绕的上海汽车博览公园内,亿欧汽车见到了上海第一个固定加氢站——安亭加氢站,从外观上,安亭加氢站与普通加油站并无太大区别,旁边多了一些裸露在外的储氢罐和机等大型设备

2019-05-10

续航久、加氢快 氢燃料电池汽车步入快车道

据悉,这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经实现零下30摄氏度极寒环境下的储存和冷机启动以及开启暖风调场景下300-450公里的长续驶里程。

2021-12-21

碳中和利器,看我国能源行业有哪些自主能源装备?

1.余热锅炉余热锅炉是回收系统余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设备,虽然名为锅炉,但余热锅炉中并不发生燃烧过程,实际上它是一个-水/蒸汽换热器,利用高温烟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体余热以及高温产品余热生产高

2022-07-06

“中国制造”在亚运会上绽放别样光彩

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科技自信和创新底是企业产品登上亚运会赛场的关键所在,中国制造企业运用先进数字技术,不仅践行着杭州亚运会的绿色、智能理念,也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影。  

2023-10-06

抢建“氢都” 成都有何实力入围“第一梯队”?

除燃料电池汽车外,成都还正加快布局氢燃料电池轨道交通、天然管道掺氢、分布式发电、无人机等氢能应用场景,均取得积极进展。

2020-07-14

京津冀一季度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的背后

京津冀晋蒙鲁豫七省(区、市)质量总体改善也较明显,七省区市PM2.5、PM10、NO2改善幅度最大的均为北京市、SO2改善幅度最大的为天津市。

2020-08-28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