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华北工程测井完成高温 | 耗时 23 ms

柳州市科技与金融协同创新平台上线 “智产”变信用 创新更有为

平台具备科技服务、数据支撑、科技数据、基础云等功能,企业登录该平台,可一站式项目申报、科技金融、奖补申报等作流,获得政策解读、产品介绍、在线融资申请、信息共享等综合服务,实现科技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通知

各地要健全善以即时快招服务为核心、以技能提升和权益维护服务为支撑的零市场基本服务,重点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撮合服务、职业指导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信息推介服务、培训需求信息收集服务、权益维护指引服务

【已失效】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自治区新型工业化资金(“乡村振兴”特色加工业)项目的通知

项目已实质性开建设,而且已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额达到30%以上。项目需对当地业投资和规模以上业总产值增长有贡献,优先支持本年度内投产发挥效益的项目,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项目倾斜。

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自治区新型工业化资金(“乡村振兴”特色加工业)项目的通知

项目已实质性开建设,而且已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额达到30%以上。项目需对当地业投资和规模以上业总产值增长有贡献,优先支持本年度内投产发挥效益的项目,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项目倾斜。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我市出席自治区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一二五”工程

大家纷纷建议,要实施好这个标志性,加快形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新型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

关于召开柳州市申报第七届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动员培训会暨创奖经验交流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自治区主席质量奖是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最质量荣誉奖。

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2024年单位预算公开说明

7、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企业专栏】一片“冰”心在“甜蜜” ——聚焦蔗糖加工企业:柳州市柳冰食品厂

它就是地处柳江区新兴业园的柳州市柳冰食品厂(以下简称“柳冰”),自2000年立以来,从创业之初的加作坊,到如今已发展为集产品研制、加生产、营销等于一体的企业,年产冰糖、红糖等产品3万多吨。

正在公示!柳州拟入选全国这一试点城市!

6月21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公示,拟将京市顺义区、天津市武清区、河省唐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等36个市(区)纳入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范围,柳州是广西唯一入选城市。

机智的开拓 ——柳州机械产业发展观察

装载机智能效运转。 本报通讯员 韦镇麒 摄正如著名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所说:“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

关于开展2024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的通知

信息整且符合条件的,由省级主管部门在平台公示10个作日。公示无异议的企业,纳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以下简称信息库)并在平台公告。

柳州市贸促会多措并举 支持柳州地理标志产品“出海”

今报柳州讯(记者石红星)记者从6月27日柳州市召开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去年获批建设广西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分中心以来,柳州市贸促会多措并举提升该市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能力,大力支持柳州螺蛳粉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传达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听取系列情况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有关事项

要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推进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汽车变速器产品和技术创新发展

4月25日,记者在位于阳和业新区的柳州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装配车间看到,多台机器人不停地交替作业,在自动生产线上,一台台汽车变速器诞生,走向市场。

关于修订印发《柳州市柳东新区关于加快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人才强企实施办法》的通知

第五条 长型企业人才贡献奖励对符合柳东新区产业方向、长较好、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给予人才贡献奖励。

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办法(试行)

第四章  贷款申办流第七条  创业担保贷款申办实行“双向推送”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经办银行均可受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按照下列序办理:(一)借款人申请渠道。

柳州热度 彰显文韵 ——“惠民利民 满城活力”系列报道(三)

文有特色 旅有突破2月6日,柳州首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阳八寨景区诞生。从0到1,柳州文化旅游质量发展达到新的里碑。

关于申报2023年“柳州好物”特产专区专柜扶持项目资金的通知

二、申报的条件(一)申报对象:详见申报指南(附件1)(二)申报项目应在2023年8月1日-2023年12月11日期间

上汽通用五菱累计出口汽车突破100万辆

业机器人挥舞手臂进行装配。

念好“育”字诀 提升人才竞争力 ——聚焦我市人才工作“引育用留”综述之二

李平武是我市62.3万名技能人才之一,他的长是我市坚持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着力培育更多适应质量发展的师和匠人才,提升人才竞争力,凝聚人才力量。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