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医疗 | 耗时 10 ms

“大手术”变微创手术 市人民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打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禁区

日报消息(通讯员祁冠秀报道摄影)日前,市人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房间隔缺损(继发孔下腔型)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打破了下腔型房间隔缺损理论上不能做介入治的禁区,将“

“多面手”呵护百姓健康 ——记市人民院全科学科

院强大实力带动科室发展在综合性三级院设立全科学科,是开展分级诊、上下联动双向转诊和实现分级诊的重要手段。培养高素质的全科人才,能有效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缓解社会经济压力。

做有温度的者 助力联体建设 ——记第四届“柳州好生”“柳州好护士”评选活动候选人李永文

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在基层院实现自我最大的价值。柳州市中西结合院的副院长李永文用服务与关怀,赢得了患者的信任;用专业与创新,提升了该院的技术,推动了院建设更上一层楼。

用过硬术优质服务呵护女性 ——记市人民院妇科二三事

近年来,市人民院妇科重视风建设,重点提高护人员综合素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为病人提供暖心、细心、耐心的优质服务,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记市人民院重症学科

珍视生命般珍视质量质量安全是院的生命线。发展至今,市人民院重症学科始终保持高水平的安全记录。

一生行 一世仁心 ——三位百岁者的世纪追求

精诚。1983年,路志正参与创建广安门院内科研究室,以痹症、心病做研究对象,建立了极具中特色的诊模式。

为保障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群众物资需求 药企开足马力生产各大药店积极备货

近段时间,连花清瘟胶囊、布洛芬片、抗原试剂盒等药用品的需求激增。

击退“沉默杀手” 护佑肾病患者 ——市中院肾内科发展纪实

早前,张先生因血尿在多家院检查,得到的结果是只能做血液透析治,这让身为一家之主的他感到很绝望。随后,张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市中院肾内科,没想到一切出现了转机。

将时间留给学 把健康还给患者 ——访我市首批“特殊津贴名”之市柳铁中心院副院长税典奎

在长期的临床学习实践中,税典奎以现代学技术为基石,突出中特色及优势,以经方内服加中特色治为抓手,治内外妇儿一些疑难杂症,善用中西结合方法治消化系统常见病及疑难病症,他的名声传得越来越远。

——记市人民院中肛肠科 “救治的不只是一名患者,更是一个家庭!”

市人民院中肛肠科务人员为患者进行手术治肛肠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很多人的难言之隐,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多痛苦与困扰。2008年,市人民院搬迁至文昌路,中肛肠科成为独立的专科。

一礼包:新改释红利

要继续深化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人物:廖夏莉,女,市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科负责人。

不改者仁心 与死神抢生命 ——市柳铁中心院“人才兴院”计划之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博士牙蕾蕾小记

她叫牙蕾蕾,今年9月加入市柳铁中心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是该科室唯一的博士。学是她的理想牙蕾蕾对学产生兴趣,是在她的童年时期。因为母亲是一名护士,牙蕾蕾从小就泡在院里。

以“镜”取胜 “镜”益求精 ——市柳铁中心院妇科团队熟练运用单孔腹腔镜技术治多类病症纪实

(市柳铁中心院供图)8月23日,60岁的黄女士挺着大肚子来到市柳铁中心院妇科,希望生帮忙查查其“肚子大”的原因。

黑龙江废收集处置率达100%

,实现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覆盖100%,废水、废物收集处置100%,用闭环监管筑起了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0-03-27

勇攀学高峰 坚持以心护“心” ——记市柳铁中心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师熊小奇

在这样一场涉及心血管疾病治的权威大会上,为什么熊小奇能作为我市唯一一位者代表深度参与其中?这还得从他从17年勇攀学高峰,坚持以心护“心”的经历说起。

辛勤耕耘创佳绩 重任千钧踏新程 ​——市中院神经内科发展纪实

神经内科团队为患者治(市中院供图)对于脑卒中(俗称“中风”)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而在这一危急关头,神经内科护人员挺身而出,分秒必争与病魔较劲,挽救生命,直到患者康复。

减轻群众就负担 积极回应人民期盼——全国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近年来,通过持续深化改,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提高基本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建成全世界最大、覆盖全民的基本保障网。

广州全面启动卫行业垃圾分类

2019-08-30 11:00:23 南方日报29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广州市妇女儿童中心召开“2019年广州市卫生行业垃圾分类专项行动工作会议暨启动仪式”,对广州地区各级各类卫生机构深化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2019-08-30

接力从 用爱护佑健康 ——中国师节到来之际讲述我市三个特别的师家庭的故事

A “三代者”接力 护佑患者康宁“我的爷爷卢正祜曾是市工人院的院长,姑妈卢曙华退休前是这家院的儿科生,我也在院的内分泌科工作了6年。”

一村:“守护人”为民康

回想学的初衷,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令我心驰神往。正是这份热火般的渴望,我成为家中第一位生,由此和柳北区石碑坪镇的居民结缘。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