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北京:绿色出行碳减排 | 耗时 30 ms

浙江推重点放评价 评成项目上马关键

日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浙江省建设项目放评价编制指南(试)》(下称《指南》),要求从8月8日起全省范围的钢铁、火电、建材等九大重点业,在上马新项目时,要在环评中纳入放评价。

2021-08-09

放配额成交1.88亿吨 全国首位

2017年,广东发布《关于普惠制核证量管理的暂办法》,正式将PHCER(普惠制核证量)纳入放权交易市场补充机制。

2021-07-05

未来十年全球每年需2.7%

作者: 刘霞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6日发布新报告称,为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即到2100年将全球升温控制在工业化前2℃以内,在2020—2030年间,全球放每年需

2019-11-28

全球放量创历史新高

尽管全球都在努力放量,但去年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仍然只高不低,进而导致整体放量现大幅增长。

2019-04-03

到2025年氢能可累计800亿吨

《报告》指,氢在实现净零放、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方面起着核心作用,到2050年可累计少800亿吨二氧化放,占所需总量的20%。

2021-11-29

辽宁省“十四五”节能综合工作方案发布!

节能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2022-08-10

新形势下钢铁业污降路在何方

节能成果显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执会长何文波指,节能是钢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既是绿发展的核心内涵,也是企业奠定生存基础、赢得市场竞争、谋划长远发展的具体抓手。

2022-09-06

柳钢集团名上升

此次柳钢凭借1065.38亿元的2023年营业收入上榜,较上一年名上升17位,在广西上榜企业中名第二。据悉,今年榜单入围门槛为473.81亿元,较上年提高3.83亿元

2025年全国公共机构放要降7%

2021-11-24 09:19:06 日报近日,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印发了《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引领动促进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2021-11-25

我国钢企成效显著

研究表明,放标准政策趋严,促使中国钢铁污染放降低近50%。该成果将为高精度准确测算我国工业大气污染与放,以及“达峰—中和”背景下“污降”协同治理研究提供支持。

2021-06-28

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2021年12月28日(本文有删)“十四五”节能综合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动节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转型

我国甲烷放量世界居首,甲烷与利用政策制定刻不容缓

—1月14日至15日“中国甲烷论坛”在召开2020-01-14 21:45:46 中国能源网为支持中国开展甲烷与利用政策的制定与实践,2020年“中国甲烷论坛”于1月14日至15日在

2020-01-15

中国节能:用绿能源扛起保供重任

据了解,中国节能利用水源热泵技术,提取江、河、海水中的热量为居民供暖;利用回收树枝、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进燃烧发电,同时把产生的热量为居民供暖;还将生活垃圾进焚烧,不仅产绿电力,同时将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可替代燃煤小锅炉

2021-12-06

为全球海运提供“中国方案”

海运温室气体目标的设定以及责任分配的不可性对寻求新的框架提了迫切需求。

2021-12-31

为全球海运提供“中国方案”

海运温室气体目标的设定以及责任分配的不可性对寻求新的框架提了迫切需求。

2021-11-30

地方不应台与国家交易政策相悖的地方保护政策

,地方政府无权对项目业主参与温室气体的正当权益进限制或收归己有。

2021-11-26

研究:中国钢铁业大气污染物成效显著

28 08:20:54 新华社   作者: 张家伟  伦敦6月26日电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说,2014年至2018年,中国钢铁业在主要大气污染物方面成效显著

2021-06-28

生态环境部:加快建立完善温室气体自愿交易市场

7月1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全国市场建设工作会议,全面总结第一个履约周期的运经验与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

2022-08-10

数币低成绩单:300万用户参与共近两万吨

以数字人民币为代表的支付技术创新,正在成为中和深入百姓日常生活、倡导绿生活方式的重要突破口。3月3日获悉,美团单车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近日交了“绿半年报”。

2022-03-04

正确认识和把握“双”,能耗双控将向放双控转变

传统能源逐步退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技术攻关。

2021-12-1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