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出口汽车 | 耗时 24 ms

我市通过标准“走去”有效带动产业走去 不断提升标准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日前,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我市积极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推动上通用五菱、柳工集团等柳州优势企业参与东盟各国装备制造、新能源领域标准化交流合作,发布了“中国—东盟标准化合作机制

1至4月我国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7.9%和10.2%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 高亢)记者11日从中国工业协会获悉,1至4月,我国产销量达901.2万辆和90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

海又“圈”

仪式。(上通用五菱供图)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9月1日,第二届印度尼西亚-非洲论坛在巴厘岛拉开帷幕,158辆来自上通用五菱的新能源作为官方用,服务来自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会代表。

《关于开展智能网联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解读(附图解)

在前期开展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工作基础上,组织开展智能网联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推动量产型产品上路通行和推广应用,有利于加快提升智能网联产品技术水平,有效促进产业生态迭代优化,加速智能网联产业化进程

我市产业加速上新 一季度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160.7%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4月14日,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获悉,今年1月至3月,全市整销量达26.5万辆,同比增长17.7%。其中,新能源销售9.4万辆,同比增长160.7%。

印度尼西亚与上通用五菱加深合作 打造右舵全球基地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6月12日,印度尼西亚工业部部长阿古斯一行在北京与上通用五菱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度交流,双方希望加深合作,推动印度尼西亚新能源产业发展。

柳产新能源商用亮相

本届展会是菱势首次亮相世界顶级商用展览会,展了已经获得WVTA欧盟认证的G105和G050两款代表性物流型,以及解决新能源充电难题的移动储能充电

【专业专栏】提升实力闯市场向“新”奔跑动力足 ——聚焦新能源动力电池制造企业: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

同时,随着中国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锂电池、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攀升,柳州国轩也在不断寻求新突破,闯更广阔的天地。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赋能产业焕新升级 我市制造产业授权发明件数占全区同类授权量近80%

特别是在和工程机械产业方面,去年全市专利申请6624件,其中和高端装备制造相关专利申请1190件,占比近20%;制造产业授权发明276件,占全区同类授权量近80%。

第10万辆新能源正式下线

间生产忙。数字化中心云端调度生产场景。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报道摄影)近日,上通用五菱岛式精益智造工厂第10万辆新能源正式下线。

柳州去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高质量发展迈新步伐

规模以上、冶金、机械三大支柱行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6%。其中,工业总产值下降0.3%,冶金工业总产值增长8.7%,机械工业总产值增长7.9%。

为美好生活“充电” 为绿色行“续航”

“充电就在家门,方便又快捷。”8月的柳州天气持续晴好,江面晚风带来的清凉,吹散白天的热浪。4日晚9时许,走进白沙大桥东站新能源综合服务站,络绎不绝进站的新能源,在这里补充能量。

7个月卖了超4800辆乘用

东风柳产品参加海外展获关注。(东风柳供图)即将发往海外的产品。

五部门关于发布2024年新能源下乡型目录(第二批)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发布2024年新能源下乡型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工信厅联通装函〔2024〕412号各省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消费市场增添新动力

4月,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符合条件的报废并新购置新能源/燃油分别补贴10000元/7000元,为消费市场添了新动力。

关于拓展跨境电商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

为拓展跨境电商,优化海外仓布局,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经国务院同意,现提以下意见。一、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经营主体(一)大力支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发展。

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高官代表团来柳考察 深化合作助力更多“柳字号”产品

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局副局长阿布巴卡尤索夫率代表团一行,先后走访柳州螺蛳粉产业园、东风柳乘用和商用基地、上通用五菱柳东宝骏基地。

关于开展智能网联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局、委)、交通运输厅(局、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生产企业、行业组织和技术服务机构:为落实《关于加强智能网联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促进智能网联推广应用

【企业专栏】在创新中发展 在转型中“破圈” ——聚焦新能源零部件企业:柳州微研天隆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微研天隆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变化,从传统发动机内部零部件的“老产品”起步,逐渐转型为新能源驱动电机铁芯及部件的精密加工,为我市乃至全国的企业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创新“智造”促发展 新能源驶入“快道”

2016年,柳州生产第一款新能源以来,截至目前,柳州产新能源累计达250万辆。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