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兑现减排承诺,现在就 | 耗时 23 ms

行动

2019-12-18 10:27:27 中国煤炭网   作者: 联合国新闻官网  第二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5)原定于12月2日至13日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由于与会国家少温室气体放力度等多项议题立场不一

2019-12-18

关于申报2024年上半年柳州市钢铁产业节能奖励的通知

》(柳政发〔2022〕35号)、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柳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柳州市钢铁产业节能奖励实施细则》的通知(柳工信规〔2022〕1号)精神,为做好2024年上半年柳州市钢铁产业节能奖励申报工作

关于申报及核算2024年柳州市钢铁产业节能奖励的通知

各县区(新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有关企业:根据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推动钢铁产业绿色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柳政发〔2022〕35号)、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柳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柳州市钢铁产业节能奖励实施细则

马钢节能综合利用发电工程发电机吊装

2020-06-01 14:31:26 中国电力报   作者: 李正荣  5月28日下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建的马钢节能综合利用发电工程最重设备

2020-06-01

安永:到2025年将碳少40%

2020年和2021年,安永全球实碳中和及负碳放目标,并到2025年将碳少40%,实净零。

2022-01-04

新西兰到2030年将少约50%的温室气体

2021-11-01 14:24:29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林清辉  据新西兰媒体报道, 新西兰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长詹姆斯·肖将带着新的参加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2021-11-01

自治区财政厅下达中央节能补助资金近九亿元 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韦斯敏)近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今年以来,自治区财政厅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下达中央节能补助资金8.98亿元,支持完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其中部分补助资金将助力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未来十年全球每年需2.7%

2℃以内,2020—2030年间,全球碳放每年需少2.7%;而要实将升温限制1.5℃的目标,2020—2030年间,全球碳放每年需少7.6%。

2019-11-28

关于实施先进制造业促业行动的通知

为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稳定和扩大业容量,提升业质量,更多吸纳重点群体业,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立先进制造业企业服务对接机制。

架起拓岗业“连心桥” 三江南站“乡村振兴业创业孵化基地”揭牌启用

日报消息(通讯员龚普康、梁秀明)5月15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广西边检总站帮扶三江南站“乡村振兴业创业孵化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南站社区举行,通过实地参观、场签约等形式,进一步壮大三江创业实体

北京:绿色出行碳量有望“

2019-12-06 13:28:43 新京报交通部门计划将市民绿色出行节省的碳放量化,“换”公交票地铁票等奖励。

2019-12-06

我国提前完成2020年碳国际

“这个数字已经提前达到了2020年碳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国际。”赵英民说。二是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有序开展。

2019-11-28

欧盟有望本周2050年前实放达成协议

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压力下,只有几个中欧国家的政府还观望。这意味着,即将于6月20日至21日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上,欧盟已经能够2050年实放的目标做出决定。

2019-06-20

市场机制下的碳

碳交易中,一份碳配额代表了国家或者工业设施目标下被允许放的一吨碳当量。

2021-07-22

船舶 大气

设立船舶放控制区,是国际上推动船舶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2019-07-18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呼吁各国应加大落实力度

报告呼吁,2020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年,各国政府及各利益攸关方应立即行动起来,加大对《巴黎协定》的落实力度。

2019-11-29

政府服务细致暖心 企业增产带动

工人组装开关。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北部生态新区的柳州五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达公司”)看到,大部分智能化车间内自动化设备不停运转,工人较少。

搭建双向“连心桥” 打造业生态圈 我市不断推进公共业服务走深走实

业、培训、社保有关的惠企政策,“金牌业管家”的牵线搭桥下送进企业、送到市民身边。今年以来,城中区依托“金牌业管家”开办了25个技能培训班,共有600余人参加培训,推荐152人业。

澳政府将可再生能源列为关键技术

2020-02-07 09:20:56 科技部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近日表示,政府正寻求制定进一步削澳碳放量的计划,将考虑100多种新技术,并将可再生能源列为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投资。

2020-02-28

焦念志:让蓝碳助力“不产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放国,但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认为,中国不能以影响国民经济命脉为代价来进行硬性。“我们国家之所以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有直接关系。”

2019-11-05
返回顶部 关闭